歌頌佛德的清淨音聲或曲調。釋迦牟尼時代,出家人對於歌舞的態度頗為謹慎,在他們圓寂後,為了宗教的傳教與教團的維持,遂有經典朗誦的產生,而逐漸發展成為音樂。佛教音樂自印度傳入中國後,大盛於唐室宮廷,並促成唐代樂舞的高度發展。主要用於講經儀式、朝暮課誦以及道場懺法,藉以啟請十方諸佛菩薩、讚詠聖賢或誦持經典。由於所授淵源不同,故分為南北兩體,閩南以較熱鬧的鼓山調為主,後來並發展為子弟戲;北方則以正統的海潮音為主,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湧,層層相交之感。